第(3/3)页 “一大种类,就是精简如今的军队,挑选精锐者,布置在黄河沿线一带,随时防御曹操大军的入侵。” “另一大种类,就是采用中山郡的模式,征召年轻人。” “将这些年轻人和被裁下来的将士放到幽州易京附近。” “被裁撤下来的士兵负责屯田,以老带新,不断和突袭的三郡乌桓胡人征战,了解敌军的战斗模式,了解当地天气和地形。” “等两年休养生息结束之后,我们有充足的粮草,或者击败曹操之后,我们再腾出手来,专心应对他们。” “这样的话,一来,幽州易京东北以外的良田,不会荒废。” “二来,可以从四面八方招募年轻人去锻炼,在不断交战中锻炼经验。” “凉州和关中的军队,是羌人和汉人相辅相成的骑兵为主军队。” “这点和三郡乌桓的军队相似,都采用游走作战的模式。” “常年和三郡乌桓敌军作战锻炼出来的将士,我相信,即使在面对关中诸侯和凉州的军队时,也不会相差太大。” 辛毗出声道:“感觉这计策可行。” “不断利用三郡乌桓的胡人来训练我们的新兵。” “这种战斗经验,可是难能可贵的。” “我认识一些在三郡乌桓附近的百姓,他们常年遭受乌桓胡人的烧杀抢掠,对乌桓胡人恨之入骨。” “奈何袁绍时期,袁绍和乌桓关系颇好,袁绍对乌桓胡人的行径不加以追究,那些人无可奈何。” “由此,一些名士得到袁绍的征召也不出仕。” “如果主公真要对付乌桓人,我可以帮主公写信,劝一些三郡乌桓附近的名士出仕,让他们到易京一带,帮忙对付乌桓人。” 其他人纷纷点头。 张遂见状,对辛毗道:“行,那就你来写,写完给我看,我亲自誊写,以示诚意。” “和我争抢袁家正统?特么的头一回听说。” “不把三郡乌桓那些人给打出屎来,我张遂以后倒着名字写!” 辛毗恭声道:“那今晚我回去便开始写。” 荀谌看着陈登、陈宫、刘晔、郭嘉等人说笑着就将这事定下来,暗暗叹息。 想当初,袁绍麾下也有这么多出色的谋臣。 可是,那个时候,包括自己在内,都在明争暗斗。 袁绍也想的是如何平衡各方势力。 而现在,张遂这个新主公,似乎根本不在乎平衡似的。 每个人也畅所欲言。 难道他们都不在乎立功大小?不在乎将来的地位?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