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位长史单名一个荣字,刘参军自幼在他们家私塾读书,对他也颇为照顾。二人名为同僚,也有几分同窗的情分在。 所以这位刘参军递过来礼物之后,杨长史也没有犹豫,顺手示意小吏接了过去。 然后二人并肩而行,“你问我是不是有心事?这不是有人给我不痛快么!” 刘参军面色阴沉,“谁啊?谁不知道现在您在沧州的地位,有人敢让您不痛快?” 杨长史皱了皱眉,指了指不远处新开的铺子,“除了他们叶家,还能有谁?” “嗯?叶家?”刘参军满脸的不解。 本来沧州相当贫困,衙门想要收取赋税,基本上就只能指着老百姓缴纳的田赋,至于商人们的商税,基本上早就被人家想尽办法逃脱了。 唯独人家叶家以及跟叶家合作的几家商会、商行,正儿八经地缴纳赋税。 可以说,叶家的出现,带动了整体的繁荣。 而且好几次,衙门出门,让他们集资修缮街道什么的,人家也表现得非常积极。 “怎么?刘兄觉得很意外?”杨长史的表情一看就很是恼火。 刘参军疑惑地摇了摇头。 “大人,您这话说的让我有些糊涂。” “之前咱们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艰辛,但人家叶家的铺子开到州城来之后,可没少缴纳赋税,这段时间截留的部分,可真的是解了咱们燃眉之急了。” “而且,先前不少上山为匪的百姓,也听从叶家的号召,下山为民,做一些手工活,缓解了咱们当下的治安,这不是好事儿么?怎么就让您不痛快了呢?” 杨长史摇头,“他奉公守法,解救穷苦百姓,我就要痛快了吗?” 刘参军当下就愣住了。 难道当地有富户做好事,守规矩,不是好事吗? 莫非大人希望当地一直穷困,衙门发不下饷银,大家一起过苦日子? 然后一大堆百姓上山为匪,大家每天过得提心吊胆的? “好了,我就这么跟你说吧!” “叶家也太不懂事了,咱们虽然说没给叶家帮多少忙,总算是没刻意刁难他吧?” “但是他们的麻衣作坊赚那么多钱,县令、大都督府都有分润,唯独没有咱们州官的事儿!” “你来说说,这似乎不是不把咱们放在眼里?这还是咱们大乾的天下吗?” 杨长史越说,表情越是愤怒。 一脚踹飞了一个挑着担子卖柴火的樵夫,吓得樵夫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。 刘参军赶忙从口袋里拿出一把铜钱递了过去,好生安抚一通,然后继续相随。 而且几乎转瞬之间,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。 如果说,最近整个沧州最热闹的事情是什么? 几乎所有人都能回答出来,那就是叶家的麻衣作坊。 在叶家和折冲府的双重加持下,新铺子就跟雨后春笋一般,一家接着一家的开。 而且不论是本地的商人,还是外地的商人,就跟拼了命一样的想要购买。 就连最穷苦的百姓,都以拥有一件叶家的麻衣为荣。 很多人,十几天不吃一顿饱饭,也要换一件麻衣回来。 刘参军心里很清楚。 这麻衣是实打实的便宜,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。 而叶家也肯定利用这便宜的货物,赚了不少钱才。 只可惜的是...... 这么好的生意,因为刺史大人的盲目出手,倒是人家跟州官并不亲密,只是奉公守法,从始至终都没分润到多少好处。 更不要说,新来的长史了。 “大人,叶家确实太不通情理了。” “怎么说现在州里的政务都是您负责,他怎么能不过来拜见呢?” “没有您的帮扶,他们的铺子能够在沧州开得起来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