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听到五万贯这个数字,杨长史的心瞬间扑通扑通跳得厉害,表情却看不出任何波澜,“两成便两成,你需要安置大量的灾民、流民,甚至还要改善工艺,这些都是成本。” “既然你我合作,我也不能让你太难做。” 叶琛颔首。 杨长史继续说道,“今年闹灾,朝廷加税,百姓苦不堪言。” “我想在州里推行轻徭薄赋,不知道叶东家可愿意伸以援手?” 闻言,叶琛不答反问道,“长史不怕受牵连了?不怕完不成朝廷的任务了?” 杨长史笑道,“叶东家投入那么大精力,又是开垦盐碱地,又是安置难民,若是我的任务完不成,受影响最大的,应该是你吧?” “况且,若是轻徭薄赋,肯定会涌入大量的流民和百姓,到时候受益人也是你,我岂能不帮我?” “好!必不让长史失望便是了。” 见叶渡答应的如此干脆。 杨长史也不犹豫,咬牙说道,“我也不愿意做人人戳脊梁骨的贪官污吏,我也曾经有过进取之心,只是形势不允许罢了。” “如今你既然愿意为我搭戏台,给我这个机会,我便舍了命也要唱好这出戏。” 杨长史这番话说的慷慨激昂。 以前在地方为官,真的是受尽了夹板气。 上有朝廷的大人们,处处为难。 下有同僚、世家、上官处处掣肘。 想要做成什么好事儿,一点机会都没有。 反而放弃心中所想,跟大家同流合污,日子过得逍遥快活。 想想自己一个堂堂探花郎,活成这个狗样子,真的是令人唏嘘不已。 不过他也懒得纠结,这可能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去实现心中所学的机会。 若是错过了,就只能一辈子庸庸碌碌。 而且,别看刚才自己说什么舍命,那完全是扯淡。 叶渡想要做什么,做成什么,都是需要时间的。 到时候自己做出政绩来,早就换地方为官了。 大不了,自己看势头不对,就请辞归乡,做个逍遥的地主老财。 “若是将衙门比作一个人,那么官是大脑,吏是手足。” “想要有所改变,必须让头脑清醒,手足灵活。” “现如今沧州州衙和沧县县衙的诸位小吏,早就烂透了。” “这群人只要还在一天,就改不了吃屎的毛病。” “方才你所言,给寒门士子机会,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但小吏位卑,读书人看不上是一回事儿,二来寒门士子转化为吏的时间过于漫长,你等不了那么久。” 不愧是考过科举,圣人点过探花郎的男人。 一旦下定决心,一点都不优柔寡断,整个人的气势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。 举手投足之间,意气风发,颇有当年在朝堂上接受圣人垂问的感觉。 叶渡瞬间也来了兴致,问道,“长史可有良谋?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