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叶渡在整顿军纪的同时,还敞开口子,派出游击队,用来吸纳更加更大的人民群众,举起他们手里的锄头,打倒土豪恶霸,加入到叶家军的体系中来。 不过但凡是任何行动,一般都要有口号,这样更容易深入人心。 比如说,后世比较出名的闯王的口号就是闯王来了不纳粮食。 老百姓一听说,闯王来了不纳粮,自然开心得不行,拼命拥护。 但叶家军肯定不能用这种狂暴的口号的,要知道如今的叶家军还没脱离大乾的体系呢,直接这么喊,跟反贼没有多大的区别。 而且不缴纳赋税,国家也没有办法运转。 至于后世更为出名的打土豪、分田地,更是不能喊出来。虽然说,这些狗贼,将老百姓欺负的不行,占据了大量的生产资料,但是叶渡不得不承认,这些人在这个时代,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的。 尤其是在乡村,这些人的影响力,深入到边边角角,如果将所有的土豪、地主都得罪了,他们反而会带着乡亲们进行抵抗。 要知道,这些地主在村里,几十年,上百年,甚至几百年的余威,甚至平日里还搞修桥铺路的举措,有些人的名望是相当不错的。 他们真的想干点什么事情,老百姓是真的会拥护他们。 所以叶渡思前想后,觉得眼下还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先跟某些人媾和一下子,等到真的强大了再翻脸。 至于为什么翻脸? 再叶渡看来,这些人掌握了太多的生产资料,而每一次王朝动荡,都是一次资源的重新洗牌,是一次改造社会的大好时机。 这个时候赶紧收拾,等到天下太平了,反而没有机会去弄。 最后的结果,即便是自己造反成功了,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。 因为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,大多数老百姓享受不到成果。 不过即便是要干他们,叶渡心里的态度还是相当谨慎的。 没办法,叶渡虽然是个保安出身,但是后世小视频没有少看啊,太平天国多么轰轰烈烈,后期不还是完蛋了。 因为他们得罪了整个地主阶层。 至于之前自己提出来的搬走几座大山的口号,也要缓一缓。 因为他得罪的人也是方方面面的,最后琢磨了整整三天,叶渡准备一步步的来。 他让手下喊出了,耕者有其田,居者有其屋,老幼有所养的口号。 当然,这个政治口号是面向外部的,而对于已经加入了叶家军的百姓,甚至于说士兵,他们有着更坚定的口号,那就是跟着叶家军混,都能分到田。 而且叶家军属于一直在践行这个操作的。 但凡在叶家军体系之中,尤其是叶家军的士兵,都是有着相当不错的薪资待遇的,至于福利更是好得不能再好。 手下人顿顿能吃饱喝足,每月拿钱,只要立下功劳就分土地。 至于土地的来源问题,这一直不是个麻烦事。 首先河北道荒芜的土地太多了,可以分配的土地非常多,实在不够用了,叶渡还定期扫荡一些当地的世家、豪强,尤其是沈家。 可以说,沈家跌倒,叶家吃饱。 因为沈家的土地实在是太多了,叶渡直接将这些土地分配给士兵、流民,还有大量的剩余。 后续叶家军的规模如果扩大了,需要的土地变多了,还有更多的官屯土地可以分配,反正这些土地原先属于折冲府,现在已经荒废了,活着成为军官的私人财产。 总体来说,就是采取精兵简政的策略,保证士兵可以分配到土地,同时不至于杀太多的地主阶层。 甚至于为了避免事态失控,一不小心演变成百姓,亦或是叶家军大规模屠戮地主,叶渡严格规定,不论是拥军团,游击队,叶家军在外出任务时,只允许对那些民怨极大,亦或是梁山贼的铁杆动手。 普通的地主、士绅不许碰,至于那些名声极好的家族更是想都不要想。 而且即便是对那些豪强动手,也不允许打土豪,分田地之类的口号。 一定要明确的拿出证据,证明他们如何勾结梁山贼,如何欺压百姓,意图谋反,然后再对他们抄家灭族。 所获取的土地,再分配给那些苦哈哈的百姓。 为了避免叶家军的“暴政”搞得地方上人心惶惶,叶渡又听取了魏如玉的意见,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