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叶渡肯定的说道,“那是自然。” 这下子众人更没有异议了。 叶渡沉默了片刻,既然这些人是叶家军在河南道的根,他就准备跟他们多聊一聊,聊透了,让他们对叶家军更有信心。 这样即便是遭受到再大的挫折,他们也愿意跟叶家军坐在同一条船上。 他有条不紊的说道,“其实北方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了,一是天灾,二是战乱,未来赚钱的途径是南国,是海外。” “尤其是咱们河南道,有梁山贼持续作乱,本身就已经虚弱不堪,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,市场的消化能力非常有限。” “在这种情况下,除了种地之外,想要发展生意,就很难。” “但有了叶家军的加持就不一样了,先不说河南道本身就有港口,实在是不行,还可以走沧州,这样我们可以将商品卖到江南,此外还有高丽、扶桑,更远的还有南洋诸国,甚至于咱们还可以去大食。” “当然,现在谈海洋上的贸易有点太早了,叶家军的商品那么紧俏,也做了许久了,也没有能力去那么远,但大家只要有这方面的想法,朝着这个方向努力。” “咱们就可以让咱们的商品漂洋过海去更远的地方,甚至我们还可以组建水师。” 看到这群人茫然的表情,叶渡便知道自己这饼画得有些太大了,他们一时间有些消化不了,便说道,“好了,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,咱们现在还需要一步步走,咱们继续讨论土地的问题。” 众人悄悄的松了一口气。 这个团长,想法过于惊人了。 他的真知灼见,他们这群人还真的跟不上。 接下来,为了叶家军在河南道的影响力可以进一步扎根,叶渡跟他们详细讨论了土地分配土地问题。 王传明和彭威都觉得,每户人家,基本上都有三到七口人,分配三十五亩土地是比较合适的数据。 因为大泽山的军团,先前就是这样划分的,差不多两千户,刚好大泽山有六万沐土地,这样一口气解决了一万多人的土地问题。 而且因为经营不善,很多土地荒废了。 大家觉得三十五亩土地不够的,可以自己开垦。 开垦出来的土地,归属垦荒者自己所有。 这只是一期的分配,同时在大泽山周围,还有很多荒废的土地也是可以开垦的。 这些土地先前被朝廷改造成了马场,是很大的平原地带,开垦出来也没有问题,可以作为二期安置百姓。 以前,乡亲们不敢开垦土地,因为这些土地是有主之物,又没有人给他们当家做主,他们即便是开垦出来,也会被朝廷收走。 大家根本不敢去开垦。 但是如果叶家军可以保障,这些开垦出来的土地归开垦者所有。 肯定会刺激无数的乡亲们去开垦土地,在这个一两个月的时间内,增加几万亩的土地,是轻而易举的事情。 饭大锤则建议,既然是军屯,那么就该有军屯的样子。 土地归属叶家军所有,大家只有使用权,没有买卖权,不得转让,不得放荒。 农田的使用者去世之后,应该由其后人优先继承。 以后军队的长官也不得依靠各种手段强取豪夺,彻底锁死流动性,避免土地转让,可以有效减少类似的弊端。 同时范大锤,现在是对抗梁山贼,对抗大山的艰苦时期,不仅仅是要地主、士绅,贫苦人也要团结。 彻底废除大乾的各类歧视,给予军人、工匠、渔民、商人、道士、和尚一样的身份和地位。 所有人只要认可叶家军,拥护叶家军,大家就是平等的。 这对于叶家军吸纳商人的支持是非常有利的,毕竟商人这个阶层,尽管非常有钱,但是要依附于世家豪强,地位非常低。 司马先生也提出了他的建议,在实施了新的土地政策之后,那些没有分配到土地的地方,也不能不管。 首先要尽可能找到土地开垦,要兴修水利,要改善农业技术,提高乡亲们的农田里的产量,要发展作坊,没有农田就去做工。 同时要尽可能地多开办私塾、夜校,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读书。 司马先生明确的认为,叶家军既然来了,并且明确走乡村路线,就必须让地方焕然一新,让百姓彻彻底底的享受到实惠。 这也是拥军团除了拥护叶家军之外的工作的重中之重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