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尽管叶家军已经清扫了大量的跟梁山贼有勾结的地主阶层。 甚至说,还刻意搜集证据,将那些平日里欺负百姓,阴谋造反的豪强,给收拾了一遍。 但是经过统计,目前的情况是,七成以上的百姓,只拥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土地,另外有三成的富户、士绅占据着百分之五十五的土地。 而且这还是在叶渡积极鼓励百姓们开垦土地之后的结果,可按照约定,新开垦的土地,是逐渐增加赋税的,很多土地,按照要求是不需要缴纳赋税的。 所以官绅士一体缴纳粮食税,这是势在必行的事情。 按照目前叶家军所分配出去的土地,以及大泽山士绅的土地,叶家军一次性就可以收取二十万亩,大约六百万今粮食。 加上河北道的支援,以及民众出售出来的粮食,绝对可以大大缓解博平郡本地的粮草危机。 同时对于雇佣百姓做工方面,也有更大的便利。 众人商议完之后,司马先生等人,就开始分头去实施。 这一次的会议,其实是先前叶家军赋税政策的贯彻实施和延伸,总体上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,更多的是明确之前的事情,以及确定标准,最后便是将士绅也明确地添加进来。 在此之前,几位先生也做了调查,他们提出的税率百姓就可以接受了。 而叶渡确定之后的税率,比他们提出的税率还低,百姓们完全没有不接受的理由。 当然,不排除有些百姓依然有其他的想法,不过就算是有想法也没有多大用处。 他们不可能在博平郡之外,找到更好的生存之地。 当然,叶渡依然有他的忧虑。 毕竟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,他们挣的钱是该给自己的。你跟他收取一粒米,他都觉得对不起自己。 叶渡也担心这件事情,对自己的基本盘产生影响。 所以当天夜里,叶渡留了牛保田、周大海、李铁衣三人,跟他们谈起了赋税的事情。 他将自己的担心跟大家聊了聊。 大家也清楚,叶渡担心的地方。 在老百姓眼里,叶家军的地位是神圣的,他担心自己这个收取赋税的决定,会让百姓心里有芥蒂。 尤其是那些新投奔来的百姓,他们受了时秀的蛊惑,觉得这里是天堂。 结果来了,就告诉他们要缴纳赋税。 这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,如果解决不好,会相当的麻烦。 只是让人没想到,李铁衣这个纯粹的新人,反而率先说道,“主公,您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,您将税率统一,其实是给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。博平郡的老人心里怎么想,我很难知晓,但是我敢确定,我们这些新来的百姓,是没有任何意见的。” 叶渡疑惑地问道,“为何会这么说呢?” 李铁衣笑着说道,“从三皇五帝开始,不论是军,还是民,但凡是种田的,哪有不交税的?当初时秀等人宣传说不交税,其实大家私底下都是不信的。” “尤其是大家在来了博平郡之后,看到这一项又一项的仁政,大家更不相信了。” “仁政是要花钱的,是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的策略。” “您总不能空手变出钱米来吧?” “所以我这些日子也走访了不少乡亲,大家都在心里琢磨着,您未来会收取多少赋税。其实那几位先生定下的税率就很低了,因为很多乡亲们之前在朝廷手底下,缴纳的赋税都在半数以上了。” “现在您定下三十斤每亩,其实已经非常低了。” 牛保田和周大海二人也跟叶渡聊了聊,其实大体的想法,跟李铁衣差不多。 听完他们的解释,叶渡忍不住感慨起来。 果然,落后的大乾,他的子民们,都是非常淳朴的。 只要给他们稍微一点阳光,他们就会感恩戴德。 在听取了他们的看法之后,叶渡又连夜召见了几个村子的贫困户代表,跟他们聊了聊情况,大家虽然穷,但是对于叶渡收取赋税,统一税率的行为都是非常支持的。 叶渡逐渐放下心来。 只要最底层的百姓意见不大,剩下的就都好说。 尤其是那些士绅官僚,他们在叶渡这里,是属于羔羊级别的存在。 甚至于叶渡还盼着他们闹起来呢。 不过就在三人离去之后,司马先生又来了一趟,跟叶渡嘀嘀咕咕聊了一通,听完司马先生的建议之后,叶渡是真的笑了。 当下感慨道,“果然天下冒坏水最多的,还是得看读书人。” 司马先生苦笑道,“主公,有您这样说下属的么?而且我这是真的为了您好,如果让那些士绅、豪强闹起来,甚至煽动了底层不满的百姓,跟着闹腾,到时候就相当的麻烦。” “别看官绅士民一体纳粮,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,但是底层老百姓那个不懂,他们是真的有可能被蒙骗的。” 翌日,博平郡便开始有崭新的流言对外传播。 说因为博平郡现在趋于平静,要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,诸如修缮城池,铺设道路,修缮水渠、水库等等。 尤其是水渠和水库,因为这几年干旱严重,这是头等项目。 所以这意味着,叶家军要开始大规模地征发徭役。 接着又传出,有人向叶渡建议,要求博平郡治下,每个人家,每个月要承担大致三到五天的徭役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