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既然辰妃不提,允央自然也不能问。她轻轻放下手里的龙泉窑轻釉茶盏,悉心地问询:“在这熙熙攘攘的汉阳宫里,姐姐是最潜心研佛的人。多日不见,姐姐眉目间愈发雍容闲雅,卓逸超凡了。” 辰妃面上还是淡淡的,她微垂着眼眸:“妾身不过是闲暇无事,对经枯坐而已,实在不敢自诩研佛,让贵妃娘娘见笑了。” “俗世之人常羡慕神仙的逍遥,就如同妹妹我敬佩姐姐的定性与毅力。往日妹妹不便对重鸾宫讨扰,今天姐姐既然过来了,妹妹也备下了素斋,还请姐姐留下来,与妹妹多说一会话。” 辰妃起身道:“贵妃好意留妾身用膳,妾身本不该推辞,只是妾身理佛已久,所用吃食都是宫外专门送进来的,五台山的米,普陀山的水,峨嵋山的青菜,九华山的瓜果。其他地方的,妾身只怕用不习惯呢。” 说完这些,辰妃又怕允央难堪,所以更加谦恭地低头道:“妾身也知道,这不是什么好习惯,可是这几年睿亲王一直坚持派人为妾身置备这些,妾身倒被照顾的嘴刁了,所以在贵妃娘娘面前失了礼。” 允央本来面上的神情微窘,一听辰妃这么说,也笑道:“《涅盘经》上说,‘一切众生悉有佛性’,姐姐决心在佛法上有所成就,饮食上自然要更为讲究。这事是本宫提前没有想周到,倒让姐姐为难了。” 辰妃这才坐了下来,央说:“其实妾身本不想在饮食上如此精细,只是睿亲王他非要如此。刚才贵妃娘娘所说《涅盘经》上的话,可巧睿亲王也用过这句来劝妾身,只道这些佛山上长的水米菜果,灵性自然更高,理佛之人用了更易悟得真如本性。” “睿亲王对母亲诚孝之至,令人敬佩。”允央由衷地赞叹:“辰妃姐姐有这样的好儿子,真是令人羡慕。” 辰妃脸上浮出了几许骄傲的神色:“睿亲王确实从小就喜爱分担,待人赤诚。长大之后这个特点就更明显了,可是他不知为了这个性格吃过多少亏。” 允央认真地摇了摇头:“姐姐您多虑了。睿亲王以诚待人,众人必以诚回报,哪里有吃亏一说,睿亲王贤王的名声已经流传开了,这可是多少金银都换不来的。” 辰妃也赞同允央的说法,只是她在欣喜之余,还有些犹豫不决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