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决定回诊所后,再查查资料,从别的医生做过的成功手术中,取经。 借鉴加创新,这是他达到目前的高度后,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。 任何一位医生,或者科学家,只要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,就需要创新。 否则,只是一味的沿着前辈们的道路行走,到了尽头后,就会无路可走。 这时候,创新才能继续进步。 回到诊所后,李敬生查看着自己的医术属性面板。 医生等级已经达到了主任级别,再想要升到下一级,需要一万点经验值。 目前积累的医术生命值是8729点。 这还是他有意存着。 一些暂时用不上,或者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的医术,他都没有再继续升级。 留着这些生命值,他的本意是为了应付不时之需。 现在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,必须防止被人打脸。 特别是竞争对手打脸。 因为只要被竞争对手击败,他的声誉立刻就会一落千丈。 居安思危,他必须尽可能的积攒大量生命值,确保永远能在危机降临时爆发。 他把医术属性面板看过后,决定暂时不升级任何医术。 至于医生等级,达到主任医师后,已经够用了。 尽管现在只是三级主任医师。 有这个等级,基本足够了。 以后攒下了更多的生命值,再考虑把等级继续提升。 他打开电脑,开始上网查询一些关于内镜技术的相关资料。 虽然各大医院的医生们,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研究成果,以赢得在医学界的地位。但是能够借鉴学习的并不多。 甚至有一些,在他看来就是沽名钓誉。 内镜手术最早起源于国外,按理说,肯定是国外最先进的几个国家,在这方面的技术最为成熟。 他进入医学网站,检索相关的国外内镜文献资料。 找到了不少干货,但是他都已经学习过。 仿佛内镜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,全世界都陷入了一种近乎停滞不前的状态。 李敬生的眉头皱了皱。 国人特别勤奋,而且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两大人种之一。 还是看看国内医生们的创新。 他开始从一堆的‘垃圾内镜技术的文章’中搜索着对自己有用的知识。 还真别说。 换了一个思路后,他明显开始有一定收获。 其中一位县级医院的医生提出电凝标记的好处。 内镜手术处理病灶,通常有多种方法,电凝和电切,应该是用得最多的方式。 现在的射频消融也用得比较多。 反正都是各有优缺点。 电凝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防止出血。 电切则对凝血功能有障碍的病人不太友好。 做内镜手术时,用电凝的方法标记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。 以前也看到有医生提及过,但是并没有这位县城医生运用得这么精深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