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这也使得本就不太宽阔的淮河河道,变得愈发狭窄,水流堵塞,导致决堤。” “其二!” “淮河入海之道与黄河相连。” “在平时,黄河的水流量比淮河还大。” “两者交汇在一处,就像是两辆马车对撞一般,速度慢的那个肯定会吃亏。” “淮河同样也是如此,入海河道被黄河堵塞,迫使整条河流的流速降低。” 李安民给在场的诸多大臣讲道:“若是在平时,或许还看不出什么来,可一旦淮河上游的水流突然加大,那就会使得淮河泛滥成灾!” 听闻李安民的话。 场内一众人也纷纷跟着点头,低声议论起来。 或许思想有时候显得迂腐了些,但这些人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傻子。 在当代来说,他们的能力还是要强过绝大多数人的。 此刻听闻李安民的这番话。 场内也有许多人认为非常有道理,继而将目光落在李安民的身上。 方木端率先开口道:“陛下说的极是。” “可想要解决这些问题,却是困难重重。” “且不说黄河,单单说淮河。” “按照陛下的说法,想要解决淮河问题,无外乎两条路。” “第一条路,是雇佣劳工清理河道。” “将河道里的泥沙以及从山上冲下来的东西捞出来,让水流畅通……” “第二条路,是雇佣劳工拓宽河道。” “如此也能让淮河的水流更加畅通一些。” “但……” 方木端顿了顿,道:“但不论是走哪条路都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,至少要数万,乃至十数万劳工日以继夜劳作许久,我朝廷只怕没这么多钱来供养雇佣劳工啊……” “是啊陛下。” 上官元吉也道:“劳工们人吃马嚼的费用十分巨大,我朝廷实在是负担不起这么大的开销了。” 他们俩一开口。 场内一众大臣也纷纷开口附和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