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0,吾有浩然正气可破一切阻碍!-《百家争鸣:三句话,被逐出门派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这个问题有点把王羽难住了。

    关于仁的问题,其实儒门镇教之典《论语》之中已经叙述的很清楚,也很完备了。

    而仁也是儒门的核心所在。

    樊迟问仁。子曰:“爱人”。

    克己复礼,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仁乎哉?

    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

    仁远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

    刚、毅、木、讷近仁。

    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
   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

   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。

    等等。

    以上能看懂的自行领会,不能看懂的自行百度。

    因此,想要脱离论语的藩篱并不容易,可以说非常困难。

    即便是后世的儒学大家宗师,对于仁也没有多大的发展,基本上都在论语的范畴之内。

    而唯有一人,另辟蹊径,开辟了足以与仁相鼎力的另一个儒家根基。

    那就是义。

    脑海之中的念头飞速旋转,无数关于仁义的至理交汇融合,最终在王羽脑海中汇成四句话。

    “子曰成仁,吾曰取义,唯其义尽,所以仁至!”

    王羽此言一出,顿时大放光芒,无数的浩然正气从天地之间汇聚而来,直接将眼前的三个大字给冲破。

    而且不止如此,这一道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甚至一路而上,直接将剩下的九十八道阶梯全部冲破,所有的道理法则烙印在这一刻都形同虚设,皆没有阻挡住这一道浩然正气。

    这并不是说孔子不如孟子,主要是眼前这些都是孔圣的道理烙印,比较死板的。

    而王羽这四句话也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界,第一次引动天地浩然正气,威力自然非同小可。

    这也就是王羽没有开启文气,不然凭借这一番话,足以问鼎大儒乃至宗师了。

    因为,这一句完全可以当做王羽的立道之言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