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四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-《糜汉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这骑快报正是从梁州而来。
    由于深感军情紧急,这骑来自梁州的信使几乎是日夜兼程的南下。
    日夜兼程的赶路,让这名信使整个人显得十分憔悴。
    当他在成都城门下高喊出“紧急军情”四个字后,成都的城门校尉一点都不敢怠慢,在确认过身份后便连忙亲自将这名信使接引到尚书台中。
    而当正在处理繁杂政务的诸葛亮在得知这个消息后,他手中不断反转的朱笔陡然一停。
    与此同时他的脸上流露出凝重的神色。
    他最担心的事情,发生了。
    在意识到这一点后,诸葛亮赶忙让属吏接过梁州信使手中的军报,然后便展开看了起来。
    尽管在心中已经有了推断,但诸葛亮还需要了解更多的讯息,这样才能让他下一步做出正确的决断。
    等看完法邈亲笔书写的一应军情后,诸葛亮脸上的凝重之色便又多了几分。
    此刻在这处大堂之中,不止有诸葛亮一人在办公。
    尚书令马良,尚书马谡、杨仪等俊才这时俱在大堂中。
    身为俊才的他们,很快就从诸葛亮的脸色察觉出异常。
    当他们刚刚听到梁州有紧急军情送到时,他们的心中就隐隐浮现一些不好的猜测。
    现在马良几人看着诸葛亮脸上的神色,他们便意识到也许情况比他们想的还要糟糕。
    作为堂内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尚书令马良随即开口问道:
    “丞相,可是逆魏有所异动了?”
    在问这句话的时候,马良心中还存着一些希望。
    魏军有所异动这个推断,可以包括很多方面,马良希望不要是他最不想看到的那方面。
    只是诸葛亮接下来的回答,让马良感到失望的同时,还让他与其他几位俊杰感到惊慌。
    “据子成奏报,逆魏正在长安大肆囤积军力,或许不久之后敌军就要大举进攻汉中了。”
    诸葛亮在说这句话的时候,他的语气是沉重的,但毕竟没有失了镇定。
    而相比于诸葛亮,马良等人的反应则就没有那么镇定了。
    诸位贤才中性格最为急躁的杨仪下意识失声道:“那该如何是好?”
    其他贤才虽没有像杨仪一般失声,但从他们的脸色也可以看出,杨仪问出了他们想问的话。
    其实能在一个堂中协助诸葛亮办公的,皆是大汉目前的贤才。
    只是恰恰如此,他们的反应才会如此之大,因为他们比寻常人知道的更多。
    马良、马谡、杨仪等人近来一直在诸葛亮的身边,诸葛亮凡有要务也会和他们商量。
    他们知道诸葛亮在料理完成都的事宜之后,便会进行南征。
    甚至就在最近一段时间中,尚书台中已经发出数道催促地方上缴粮食、兵役的文书。
    很明显,诸葛亮已经开始在正式筹备南征事宜了。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对于马良等一众贤才来说他们最担忧的便是,北方的逆魏会趁机进攻汉中。
    南中相比于逆魏,实力肯定是远远不如的。
    但是南中偏远,地势又复杂,若汉军一旦出兵南中,那么南征之战的损耗势必不会低,也很可能会打成持久战。
    这不是单单靠人力就可以扭转的事。
    这也是之前刘备与诸葛亮迟迟不对南中下手的最大原因。
    而若在这个时候,逆魏大举进攻汉中,那么汉中是没办法得到来自于益州的支援的。
    诚然糜旸目前是大汉第一名将,但久守必失的道理在场的人都懂。
    况且逆魏的国力远强于大汉,若逆魏有心与糜旸在汉中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的话,单单以汉中一郡的国力,又如何能抵抗的住呢?
    当初公安一战时,其实公安城的粮食都快不济了。
    而要是当时孙权不急功近利从而被糜旸抓住机会的话,那么哪怕糜旸再如何善战,他也没办法打出那么辉煌的战果。
    在国力差距面前,再强大的个人实力,有时也显得颇为苍白。
    随着脑海中的担忧越来越深,种种对己方不利的局面开始浮现在马良等人脑中。
    他们之前一直寄希望于逆魏不会有所动作,只是这也太小觑敌人了。
    敌人一直不缺人才。
    想到此,马良率先对诸葛亮一拜进言道:“丞相,不若将南征事宜暂缓,我军专心防备北面。”
    马良的这个建言一出,立即得到了在座诸位贤才的同意。
    既然大汉目前没办法两面作战,那么对大汉来说最好的办法便是专心一面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