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五十四章 相忍为国 天衣无缝-《糜汉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况且姜维的能力毋庸置疑,能将姜维诱来大汉,至少会是大魏的一大损失。

    历史上姜维数次败于邓艾,不能证明姜维的能力不如邓艾,因为二人所拥有的实力,根本就不对等。

    可能糜旸的做法在旁人看来有些自私,但糜旸知道他现在不是在玩游戏,公平公正不是他该执着的事。

    季汉中的许多人这辈子对他不薄,那糜旸就势必会不惜用尽一切办法,将季汉变为真正的大汉。

    季汉与曹魏的实力本就存在极大差距,这时候若还执着于自私与公正的桎梏之中,那不是品格高尚,只能说是傻缺。

    至于吕乂担心的糜旸会名声受损一事,糜旸自己倒是没有太过担忧。

    三国虽看重个人名声,但糜旸身为大将,使用诡谲的计谋,是不会受到当世太多人的抨击的。

    正所谓兵不厌诈。

    只要糜旸不触碰忠、孝、信这三条红线,那么他的名声都不会差到哪里去。

    糜旸斩钉截铁的回答,让吕乂最终无奈的闭上了双眼。

    季汉的弱小,相忍为国的现实需要,糜旸诚恳坚定的态度,正化作一股股巨浪,不断在冲击吕乂的内心。

    良久之后,吕乂睁开了沉重的双眼。

    “乂,也愿相忍为国一次。”

    吕乂的回答让糜旸高兴地抬起头来。

    看见糜旸脸上那兴奋的神色,吕乂的心中充满了无奈。

    他这辈子跟着糜旸为臣,到底是他的福还是祸呢?

    可吕乂也不是个拖泥带水的人,既然已经应允糜旸此事,那吕乂便当即言道:

    “臣虽善于临摹他人字迹,但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。

    君侯当务之急,是要为臣寻来姜维的亲笔书信。

    姜维的亲笔书信越多,臣心中的把握就越大。”

    听到吕乂的这个要求,糜旸表示理解。

    要想成功用信将姜母诱至梁州,不是单单的临摹笔迹就可以。

    姜维平时写信的用语,语气,习惯,都是要注意的地方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要想让这封信发挥最大的效用,则必须还需要相应局势的配合。

    而要想造成这种局势,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:离间计。

    糜旸不知道他的离间计是否能让魏军怀疑姜维,可只要能得到姜维,那糜旸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是值得的。

    大汉大将军,呆在曹魏成何体统!

    虽然糜旸现在不能马上就得到姜维,但吕乂只要能帮忙,那么糜旸心中对于这件事成功的把握,就已经多上了许多。

    而要想得到姜维的书信,对于糜旸来说实在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。

    他的身份摆在这里呢!

    就在糜旸为得到姜维亲笔书信做准备的时候,数日后又一个好消息传至他的耳中。

    任祥又来到阳平关了。

    这个消息意味着,糜旸写的那封信起了效果。

    曹洪愿意相信吴懿的投诚。

    在得知这个消息后,糜旸马上吩咐吴懿再次前去与任祥会面。

    而吴懿在与任祥会面之后,很快就带来了曹洪的回信。

    曹洪的回信中,先是好好安抚了吴懿一番,随后并提出了他想出的拿下阳平关的办法。

    在看到曹洪想出的办法之后,糜旸只觉得有似曾相似之感。

    曹洪要吴懿所做的事很简单:

    不久后他会亲率大军来到阳平关外,并做出一副要大举攻打阳平关的态势。

    这时候吴懿可以用抵抗外敌的名义,将他的本部兵马带出阳平关与他交战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法邈纵有心阻止吴懿,但也无法在大义上指摘吴懿什么。

    而只要吴懿的大军一出阳平关关口,就立即控制住阳平关的城门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里应外合之下,还愁阳平关不破?

    曹洪觉得他的计策真是天衣无缝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