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一章 悬釜而炊 汉人自强-《糜汉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悬釜而炊,正在此时!”

    在说最后一句话时,杨洪几乎是吼出来的,这足以证明他这时心情的激动。

    而杨洪的怒吼,也如晨钟暮鼓一般,将在场众人心中的犹疑与不安给驱散。

    哪怕在场众人心思各异,但只要领头者有着足够的坚持,那在以血性著称的大汉,他们倒也不乏拼上一把的底气。

    杨洪话音刚落之际,在场众人几乎是一瞬间齐齐从座上起身,他们异口同声得高喊道:

    “一切但听府君均旨!”

    看到在场众人有了同仇敌忾的气象,杨洪的脸上终于流露出笑意。

    心有鬼祟者定然不缺,但在当今的大汉政治环境下,却终究是少数。

    而只要大多数人愿意与他同心同德,纵有些许心怀不轨之辈,在大势裹挟之下,又岂能螳臂当车?

    当然杨洪一开始就可以运用太守的权势,强制推行他的命令。

    可杨洪知道这种事,若能尽可能发挥主动属下的主动能动性,那能得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。

    嗯,当年诸葛亮也是以类似方式,完全激发起他的主动能动性的。

    见众人不再有犹疑之后,一道道具体的命令,开始从杨洪的口中发出:

    “蜀郡各县,按人头留足半年饱食口粮后,其余存粮皆运来成都。

    发各县年十五以上,皆至成都编入行伍。

    另发令,各县年十五以上,四十以下,不论老弱,不论男女,皆编为民夫!

    ”

    一道道不带丝毫感情的命令从杨洪的口中发出,惊得在场的诸僚属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一种熟悉的场面,好似顷刻间浮现他们的眼中。

    男子当战,女子当运!

    这么大的牺牲,要是糜旸没有打赢这场仗,那,那益州可就废了呀!

    但悬釜而炊,不就是不问结果吗?

    想到这,众人的内心变得无比坚定起来。

    臣等正欲死战,还望大将军坚持住!

    汉章武四年五月,在蜀郡各处官道上,出现了足以动人心魄,载入史册的一幕。

    一条条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队伍长龙,正朝着成都的方向不断进发。

    在那无边无际的队伍长龙中,有着身形或稚嫩或老朽却眼神坚定的百姓,有着面积不大种类各样却运载着大量粮食的粮车。

    若是有不知情的人看到这一幕,第一反应可能会以为这一条条长龙队伍是去逃难的。

    但实际上他们却是去出征的。

    他们出征的方向,正是那聚集着数十万敌军的梁州。

    他们会怕吗?

    那自然是会的。

    可有些事不是怕,就不会去做的。

    而当蜀郡动起来后,由于它特殊的地位,它马上带动着周围的郡县,也如同它这般开始行动起来。

    由点及面,由近及远,一场声势浩大的国战正在悄悄拉开序幕。

    或许当这一幕被记载在史书中之后,会有不少后世人质疑这件事的真实性。

    可那些后世人不会知道,如果不是有着如此强大的动员力及雄厚的人心为基础,当年的汉中之战,刘备是怎么完成奇袭定军山的壮举的?

    在后续曹操率主力魏军进入汉中后,刘备又怎么在无法从阳平关运送粮草的情况下,将源源不断的粮草、兵力运送到定军山下,让他与曹操打那一场对峙战的?

    国弱,则汉人更当自强!

    大汉能给糜旸支持的,已经在尽力做到最好。

    接下来就看糜旸怎么回报大汉了

    汉中之战绝对是被低估的一场大战。

    最被低估的地方就在于,在曹操完全撤退之前,阳平关一直在魏军的手里。

    一想到这一点,便心潮澎湃。

    那一年的刘备集团,是真的牛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