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二章 一阻刘封 全军北伐-《糜汉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孟光之所以会被刘备带在身边,源于他的出身不平凡。

    孟光是洛阳人士,更是出身公族,在关中一带颇有名声。

    后来他因关中战乱,这才入了益州。

    可尽管孟光多年在益州,但他在关中的名声并未消失,正因为看重这一点,刘备才会将孟光带在身上,想着以孟光在关中的声望,为汉军多招揽一部分降人。

    从孟光的经历可以看出,他乃是当下大汉政治派系中的东州系人员。

    而在刘备一系列潜移默化的操作下,糜旸现在已经渐渐成为东州系的领袖。

    故而孟光出言,实际上是在劝阻糜旸。

    在场的人都听得出孟光话语中的含义:大将军,你又何必为马超发声呢?

    这种人,您不是应该离得越远越好吗?

    糜旸自然也听懂了孟光话语中的含义。

    他对孟光回了一眼,这一眼代表着孟光释放出的善意,他收到了。

    但糜旸还是坚决地说道:“旸现在在做的事,正是为我军的北伐大业考虑。”

    紧接着他又对着刘备一拜说道:“骠骑将军之前虽受伤不轻,但近段时间经过医者的治疗,身体已然好转大半。”

    这一点是事实。

    之前马超看过去半死不活的,除去身体上受重伤的因素之外,还因为他心中有着深藏几年的郁结。

    但糜旸的承诺,已然将他的郁结纾解大半。

    若是这番再能让马超有机会了却余愿,可以回到凉州故土的话,那么单单这个信念,就会让马超爆发出不小的求生意志。

    或许可多坚持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况且马超成为刘备的副将,对汉军是有利的。

    糜旸又言道:“骠骑将军乃伏波将军之后,伏波将军后裔世代居于凉州,在凉州有着莫大的声望。

    加之骠骑将军自身,又在凉州的异族中威名卓著,且骠骑将军熟知凉州地形,若陛下能带他一同出征,我军必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。”

    糜旸将自己的理由说出来后便看着刘备,希望刘备能答应他的请求。

    而刘备在听完糜旸说的话后,认真地考虑起来。

    当初他继位时,不仅将马超拜为骠骑将军,还封为他领凉州牧,进封斄乡侯。

    从这个封赏足可以看出,刘备一开始是想借用马超在凉州的威望,好让他来日的北伐轻松一些的。

    可今时不同往日。

    当时的曹魏如日中天,刘备只能想尽一切办法,来加强己身的优势。

    但现在北伐,汉军的优势更大,那么在这种情况下,他需要进一步重用马超吗?

    这不是刘备杞人忧天,而是马超是一把双刃剑。

    倒不是说刘备现在还怀疑马超有反心,只是马超害父是事实,而大汉又是以孝立国的。

    在这种事实下,新兴的大汉重用马超,肯定会引来世间不少的非议,乃至于声讨。

    就像当初刘备刚刚封赏马超时,他的举动就在天下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,可那时刘备觉得封赏马超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,故而他那时并不后悔。

    但现在呢?

    马超并非是一定要任用的。

    情势不同,身为帝王的刘备考虑就变得多了起来。

    但在沉思良久后,刘备最后还是答应了糜旸的所请。

    或许私下里糜旸在刘备面前,是一位会抽泣的晚辈,但这也只限在私下里而已。

    在世人面前,糜旸是大汉功勋震天的名将,更是大汉位高权重的大将军。

    他提出的建议,除非是有必须要否决的理由,不然刘备基本上都是会同意的。

    更何况糜旸的态度,是这么坚定。

    在刘备同意马超为他的副将之后,这代表着今日的议会进入尾声。

    更代表着北伐前的一切准备工作,基本上宣告完成。

    故而最后心急的刘备当众下达了一个诏令:

    “三日之后,全军北伐!”

    第一章。

    第二章凌晨或早晨发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