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九十六章 惊人喜讯 世家铁拳-《糜汉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由于当世尚未有相应的史书出现,所以在座的赵云、孟达、姜维等人虽说都听过一些当年马超败亡的经过,但太详细的过程是不知道的。

    而糜旸虽是看过后世史书的相关记载,可很明显由于视角问题,陈寿并未将很多事都如实的记录下来。

    在得知越来越多的事实真相后,糜旸心中就越发“佩服”世家那些不会体现在史书上的手段。

    只能说一句,要是真搞起事来,世家真的是专业的。

    在马超的叙说之下,糜旸及诸将很快就草拟出一个具体的战术。

    等将战术都写进一封信后,糜旸起身将这封信交到孟达的手中。

    “还望卿再返回洛阳,将这封信交至杨公的手中。”

    面对糜旸的交待,孟达乐意之至。

    可就在孟达起身接过信笺后,糜旸却一把抓住孟达的手,对着孟达言道:

    “子度劳苦功高,就让我亲自送你出营吧。”

    糜旸的这句话看似是对孟达说的,实际上是对帐内的其他人说的。

    而帐内的其他人在听完糜旸的话后,只觉得糜旸有礼贤下士之风,并未多想。

    倒是孟达心中泛起了涟漪,只是他不敢将心中的异常表现在脸上,只能任由着糜旸礼送他出去。

    在带着孟达走出帐外来到一处僻静的地方后,糜旸陡然停住了脚步。

    糜旸的止步让孟达知道正戏来了。

    果不其然,不久后糜旸清冷的声音就传入了孟达的耳中:

    “告诉杨公,他的请求孤应允了。”

    “孤师承扶风法氏,论根源传承的话,孤也算关西士子的一员。既是同根同源,当不会有背信之事。

    至于孤方才所言联姻一事,亦可当做孤的诚意之一。”

    糜旸清冷的态度,让孟达感觉到糜旸当下的心情,不像他在帐内表现的那么好。

    但总归他得到了糜旸明确答复。

    “大将军请放心,有大将军亲笔回信,加扶风法氏与扶风孟氏两门的名望作保,杨公会相信大将军的诚意的。”

    “嗯,你去吧。”

    糜旸的话让孟达不再迟疑,对着糜旸郑重一拜后,孟达便起身上马朝着洛阳的方向赶去。

    看着孟达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视线中,糜旸并未马上回去。

    他在仔细琢磨着杨彪的请求会给大汉带来怎样的影响。

    杨彪会提出“迁都长安”的请求,这对糜旸来说并不奇怪。

    反而若是杨彪不提出这样的请求,糜旸恐怕还得担心下杨彪是否是真心愿意襄助他的。

    而糜旸本人对迁都长安一事,心中是不抵触的,这本来也是他心中的想法。

    至于杨彪为何不直接将这请求送达刘备手中,原因倒也简单。

    杨彪要的不是长安成为大汉在收复关中后的国都,杨彪要的是长安一直是大汉的国都。

    要想完成心中真正的目的,自然是看起来能长久掌权的糜旸更值得托付。

    反之要是糜旸不应允,等刘备与诸葛亮相继去世后,糜旸完全是有权力进行迁都的。

    等糜旸逝世之时,那时间都过去数十年了。

    数十年的时间,足够关西世家借助着长安是国都的巨大优势,重新发展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了。

    到那时,又有谁能阻止关西世家的坐大呢?

    而为了保证糜旸能成为关西世家的护身符,杨彪甚至可以许诺将关西世家变为从属于糜旸的一股政治力量。

    这样就将关西世家的利益,与糜旸的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。

    在杨彪看来糜旸也是士族中人,他是很愿意做这种利益交换且会竭尽全力为之保驾护航的。

    但可惜杨彪不知道的是,糜旸实际上是一位受过后世教育的穿越者。

    始乱终弃的事糜旸不会做,可“和平分手”算抛弃吗?

    他只答应杨彪会迁都长安,又没答应不会根据政治需要迁走,更没答应大汉将来只有一个国都呀。

    世家可以存在,但不可以壮大到影响国事,这就是糜旸的政治底线。

    在思考了一番将来制约关西世家的举措后,糜旸将目光望向了五丈原之上。

    曹大将军,接下来你就等着世家的铁拳狠狠锤在伱的脸上吧!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