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安流民官府助还乡,劝农桑功成正风俗 正在钟化民及张一元苦等之时,当代名医张守仁,杨济时携弟子以及徐春甫的一体堂宅仁医会纷纷赶来。钟化民大喜过望,急出门相迎。见杨济时说道:“久闻杨太医大名,您年事已高竟还赶至灾区实在令人感佩,只是担忧杨太医安全。”杨济时答道:“医者不避灾险,老夫确已老迈,但老夫今日所带之弟子已将老夫针灸之法尽数学会,可当大用。” 张一元说道:“早就有所闻杨太医精于针灸,讲究脉证合参,审证求因,针药调摄之法极为出众,想来弟子定也是如此。”钟化民又对张守仁说道:“张先生也能到此本院实感荣幸,张先生精通药理,所研制的十八罗汉尤适用于劳力伤寒,肠胃疾患,名扬海内。灾民有救,河南有救。”张守仁说道:“大灾之后疫情必发,各地难免有所慌乱,审选良医我也愿助一臂之力。”钟化民拜谢。 而一体堂宅仁医会也说道:“医会集海内名医数百人,闻河南大灾,特来救治灾民,愿为诸位效犬马之劳。”钟化民答道:“一体堂宅仁医会自建立以来便对医术医德有严格要求,广集各省名医,能来相助,灾民可再无忧虑。”随后又有南直隶、浙江一带的富商受内阁王锡爵、赵志皋、张位三相的委托往河南捐献巨款并运送药财。钟化民与张一元皆一一拜谢。 万事俱备,钟化民及张一元便利用已重建后的惠民药局及慈善药局救助灾民,根据药方配置药材,发往各地。委托张守仁、杨济时及一体堂宅仁医会等善选良医并各自带领,大县选派二十余人,小县选派十余人,凡遇染病之人便对症施药,有一万余灾民救治良好。并再度上疏请求朝廷于灾后允许河南休养生息。 医治灾民期间钟化民及张一元召集议事,钟化民说道:“据各府州县申报,医过病人已达一万三千一百二十名。杨老与本院说,久病之后,其神必伤。如再植之木,其根必损,想要使元气恢复,神气渐完,并非旦夕可成。必须休养生息数年,然后才能恢复原态。本院与都堂已对此具文上奏,诸位也需牢记于心。” 巡抚张一元说道:“此前有一些州县官吏为了讨好当地富户或收受贿赂,擅自将完好熟田报为灾田申请救助,抢夺灾民救济钱粮。克扣赈银,盘剥灾民,嫌贫爱富,将公家储备尽给市井游食之徒、富家大户之主。而乡邻灾民,终日未见一粒粮米。罪无可赦!这些人都已一一查清,就地正法,希望诸位严令有司引以为戒。” 钟化民再言:“人心有欲望,见利则忘义,朝廷百万银两是为救济中州苍生。而散发官员对此垂涎,多欲染指。或偷换或掺沙土,或做假偷运,花样百出。层层贪污如何能平复灾情。法网严密,却仍不惜以身犯险,奉劝诸位切勿因小失大。”众官领命。 巡抚张一元继续说道:“接下来需准备赎还妻儿,流民复业。中州割人食肉,至亲不能互保。苟图活命,贱卖他人,发妻子女飘零异乡,原非少恩,实出无奈。如今灾情逐渐稳定,有司即刻尽行救赎,清查买卖详情,出资赎其子女还父,赎其弟妹还兄,赎妻还夫,各州县据实回报,不得有误。另外将已死者着各乡掩埋尸骨,需入土为安不得任由暴尸荒野,此将安定民心。凡掩一尸,给工食银三分,衬席银两分,各乡义冢一并效仿。”布政使领命。 钟化民说道:“饥荒之后,幸留残命,小民无知,每以小忿逞颂,有司往往不能劝息。若行受理,审议之后或夺一家数月之粮,或绝一人数日之食,或死数家之命。当前惟以救灾为急务,不得轻易被分散精力,通令各府州县按旧例,尽停平常词讼,若涉大逆作乱者需速为审决,但不得连坐。灾民之中有一些不过是迫于生计铤而走险而被捕获,本无大碍,稍加训导便行释放。”提刑按察使领命。 提刑按察使说道:“灾荒之年也有众多灾民落草为寇,其中有些不过是迫于无奈,时刻盼望归乡赎罪。而有些则趁机聚拢灾民,啸聚山林,出没山谷,打家劫舍,十分猖獗。这些人对与赈灾已成阻碍,这些贼寇是予以剿灭还是安抚?” 钟化民说道:“总归都是迫于饥寒才至如此,本院愿遍历各寨与魁首相谈,使其知晓现在赈灾实情,若能立时解散,也能为赈灾出力。若是执迷不悟则立刻剿灭,到时还请提司派人护我左右。” 按察使说道:“赈济使自可放心,提司中人尽可差遣,一切皆听奉号令。我也会知会都司备兵,除协助救灾外,此次抚匪也以备万一。”后钟化民领提司差吏从开封到汝宁、南阳等地亲自劝喻弃恶从善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