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八回:柳成龙奔走解救,李舜臣白衣从-《万历三大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金应南大怒:“混账,你在说是主上殿下要断送全军么!诡辩之徒!无可救药!”金应南下令继续严审。柳成龙则请求世子光海君请两司台官出面,柳成龙请求道:“邸下,朝廷大臣现因李舜臣而两立,此时台官若能出面将有很大帮助。邸下您也清楚,李舜臣不仅是忠臣,也是守护国家的英雄,邸下不也将李舜臣当作真正的忠臣么,万不可让李舜臣含冤而死。”

    世子答道:“我能有什么力量?这件事主上殿下已经下定决心,要推翻此案已为时已晚。还请领相回去,万不可被此事牵连。”柳成龙听此,便甘愿付出代价再次请求:“邸下,臣知道您对臣之前的行为有所不满,但若能助力,臣便欠邸下一条性命,今后无论任何私人的要求,臣都会答应的。李舜臣是朝鲜的命,请邸下您务必搭救。”世子依然婉拒,柳成龙只得告退。

    次日世子将柳成龙的来意与柳祖訒及李尔瞻相商,柳祖訒笑道:“领相大人是厚颜无耻之人,复权身份之时对我们不予理睬,如今李舜臣下狱却来乞求协助,真是匪夷所思。邸下万不可答应柳成龙所请。”

    世子说道:“但我想提供帮助,并非因为柳成龙,而是我也深知李舜臣,他是没有私心的忠臣,是可以守护国家战胜倭寇的良将,当然应该保全。”李尔瞻劝道:“对百姓来说是英雄,但对殿下而言便不是了,这正是问题所在,即便是忠臣良将,对主君抗命不遵与自立为王没有两样,对王而言乃是大忌,主上殿下正是因此要处死李舜臣。”世子问李尔瞻若有一日需在百姓和他之间做出选择,会当如何?李尔瞻称仍会跟随世子,柳祖訒也奉劝世子不可再插手此事。

    另一边于朝堂之上,朝臣仍在为李舜臣而争论,朝鲜王李昖斜倚在御座极不耐烦。郑琢连谏道:“殿下,继续对李舜臣严刑拷问将必死无疑,平时将领虽多,但在国难之际良将稀缺,万万不可处死李舜臣。”对此李恒福等也请李昖原谅,而伊斗寿等人坚称李舜臣独断专行,罪不可恕。

    朝鲜王李昖坦言:“现在即使是李舜臣向寡人献上加藤清正的首级,寡人也绝对不会原谅他。”李德馨、李元翼细数李舜臣的功劳和影响再三恳求李昖开恩。

    金应南怒斥道:“李舜臣不过一名将领,若将领们单凭自己的功劳和能力就能自作主张无视王命,国法纲纪何在?和谈统筹谋划?如同割据自立,朝鲜终成一盘散沙。因此必须严惩不贷!”郑琢再谏请求李昖只严惩而不处死,以便他日可戴罪立功。对李舜臣的争论李昖已不想再听便喝令朝臣退下。

    柳成龙为救李舜臣四处奔走,深夜拜访伊斗寿以情愿请辞领议政之位,退出朝廷来恳请伊斗寿救李舜臣一条性命。伊斗寿婉拒:“领相,我并非是会作政治交易的人,关于李舜臣的问题也不是因为跟领相政见不合。是因为李舜臣已经越过了主上殿下的底线,犯了大忌。李舜臣的确功劳巨大,但他已侵犯了王权,过失太大,想要让主上殿下回心转意万难实现。”之后伊斗寿也不再多言,送柳成龙出府。

    柳成龙心急如焚,上疏辞官以求换李舜臣一命。李昖读后胸口烦闷便来金贵人处排解。金贵人安排膳食安抚李昖,李昖抬头一看,金贵人寝宫内新添置一鸟笼,金贵人因孤寂才在此放置。

    金贵人说道:“倭寇将侵,国家人心动荡,臣妾也很忧心,时而听听鸟鸣反而会使头脑清醒。请殿下不要太责备臣妾。鸟笼里的鸟不只是美丽,有时也会吵醒正在熟睡的臣妾,臣妾有时真想杀了它们。也想过不要杀了它们,常反复如此,殿下见笑。”李昖笑称不如不养。

    金贵人说道:“殿下您不也一样么?既然要杀了他当初又何必向李舜臣委以重任。如同这笼中之鸟一般,时而令我快乐,时而令我愤恨,但臣妾不能杀了它们,因为杀掉之后若再想听到悦耳动听的啼鸣时将万分后悔。”

    李昖冷冷说道:“你是在借此比喻寡人与李舜臣么?是不是柳成龙来找过你,承诺有什么交易让你来协助解救李舜臣!”金贵人连忙解释,李昖怒道:“曾经一时贵人的忠告是寡人的良药,但这次寡人无论如何也绝对不会原谅李舜臣!”李昖说罢拂袖而去。金贵人见此只能令尚宫向世子回报未能说服李昖。

    李昖独自在宫中仰望夜空烦闷不已,便叫来柳成龙问道:“寡人问你,是否李舜臣若被寡人处死,你也便觉得没有必要再留在寡人身边了,这是你请辞的本意么?”

    柳成龙答道:“臣怎敢包庇罪人李舜臣,这一切皆是因为臣不称职,是臣认为臣已没有资格继续侍候殿下。”李昖怒道:“战乱还没有结束!是你让寡人开始有所改革,你却要不负责任的离去,寡人不许,直至战乱结束为止你要负起一切责任!”

    柳成龙问李昖是否对他信任?李昖被突然的一问嘴角微微抽搐,言称自是信任。柳成龙说道:“那为何不信任李舜臣,他若像李梦鹤那样引起叛乱的话,臣必定拿刀砍下李舜臣的头颅,绝不让其毁掉这个国家,伤害殿下。但殿下是既不信任臣也不信任李舜臣,只是根据需要选择利用和丢弃而已,若李舜臣有朝一日成为逆贼,那么举荐逆贼的臣也会被当做逆贼,臣因此才要离开。”柳成龙说罢转身离去,独留朝鲜王李昖心烦意乱。

    郑琢等人连夜上疏请求让李舜臣戴罪立功,李昖苦思半夜终亲自前往狱中向李舜臣宣告可饶其不死,需发往都元帅权栗麾下白衣从军。但李昖另有条件,令李舜臣必须战死沙场。李舜臣含泪立誓必与日军同归于尽。李舜臣被释放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,朝中对此也是充满着欣慰或惊异之情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