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二章 铡美案-《相声大师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出戏是见证了两位大师的友谊的,也见证了荀慧生先生提携晚辈的情谊

    在最原始的本子的基础之上,后来马连良、谭富英、张君秋还有裘盛戎,这四位大师在5o年代的时候,在京剧团里面排演了完整的秦香莲,当时便轰动了海内外,成为了经典之作。

    这一版的秦香莲是改编过的,是京剧团的新版,后来再在舞台上演出秦香莲基本上都是跟着的都是这一个版本的,毕竟是经典嘛。

    黄主任也把期待的目光看向何向东,他要是说会,那就可以直接化妆换衣服上台了,要是来不了的话,那这个节目就只能拿掉了,后续还要安抚京剧演员的情绪,多了许多麻烦事。

    幸好,何向东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艺人,什么都能来,他点了点头道“这版我会,我能来。”

    黄主任大松一口气,道“那就好,那就好,演出结束我一定给你请功。”

    侯三爷却对黄主任说道“请功先不急,东子这回可是救场的,又一点没有排练过,万一到时候有一点什么演出事故的话……”

    黄主任立马拍着胸脯道“保证不会追究到小何身上,不管有没有问题,只要这孩子能主动去救场,那他就是一件功劳。”

    “好,算你老黄够意思。”侯三爷露出了笑意。

    三人谈完了就到第二后台去了,这里有两个后台,小一点的给何向东这些相声演员,还有歌曲演员这些人准备的。

    还有一个大一点就给舞蹈演员还有京剧演员们准备了,因为他们的东西比较多,上台还需要化妆,换上各式各样的服装,所以他们每次出去演出都是大箱子小箱子带着很多的,特别麻烦。

    而相声简单太多了,只要人去了就好了,有没有大褂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,有没有桌子也是照样说,甚至没有折扇醒木和手绢都不是特别要紧。

    只是后来为了规范演出,给观众更好的享受,才弄得越来越规范,越来越讲究,东西和规矩也慢慢多起来了。

    相声最初形成的时候,艺人们都是撂地演出的,穿的衣服就是平常的衣服,往大街上一站唱两句,圆好了沾子就开始说了,就是这么简单。

    所以在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,相声就被称为这边称为是文艺界的轻骑兵,很适合做文艺慰问和文艺宣传,就因为简单,只需要人到了就可以演出了。

    何向东到了第二后台,黄主任过去对京剧队里面的人说了,何向东就是他找来的救场的人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