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二章 李知州是个大忽悠-《明传万里》
第(3/3)页
李知州,你妹的,你这个大忽悠,还想让我在韩知府面前给你美言几句?做梦去吧。
赵彦心中怨忿片刻后,却不得不将牌灯上的几个题目记在了草稿纸上。
若是今次县试不过,就要等到明年了,到时候就算韩知府对赵彦还有印象,怕也不记得当初与其说过的话了,又怎么可能在府试时念及旧情提携其一把呢?
收拾起心绪,赵彦开始琢磨起第一道四书题。
这道题目也是取自《大学》,乃是开宗明义第一句: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
赵彦曾看到过几篇以此题目所做的程文,若是照抄的话明显不行,这就要考验他这些日子试做八股文的功底了。
苦思片刻后,赵彦缓缓在草稿纸上写道:圣经论大人之学,在于尽其道而已矣。
这便是破题,接下来该承题了。承题乃是申明破题之意,一般写四五句即可。
赵彦思量后,又写道:“盖道具于人,已而各有当止之善也。大人之学尽是而已,圣经所以首揭之,以为学者立法欤?”
写到这儿,赵彦心中思绪已然清晰起来,随后笔走龙蛇,起讲、入题,直到束股,总算写完了一篇文章,看了看天色,已然快到午时。
将草稿纸上的八股文稍微润色后,赵彦用台阁体将其用心的誊抄到正卷上,之后吃了一枚饭团与两块糕点,才开始看五经义的题目。
明代的五经并非是必须都学,而是只学一门即可,由于是选修,所以自然而然出现了‘热门’与‘冷门’,其中诗、书、易三经学的人最多,礼记与春秋相对则比较少。
赵彦在去年十月中旬,花了几天时间挑选本经,后来因为李夫子本经就是《易经》,再加上《易经》字数最少,所以最后被赵彦选定为本经。
随后几个月,在李夫子的指点下,赵彦对于《易经》的理解逐步加深,对照着里面那些神神叨叨的文字,倒也能写出几篇文章来。
如今草稿纸上《易经》的题目是:乾元亨利贞,初九,巳事遄徃,无咎,酌损之。知变化之道者,其知神之所为乎?易者象也,象也者像也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