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六章-《都市鉴宝师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没过一阵子,周夏随后就从瓷片堆里,找出另外四块同类的瓷片来,他将先前两块瓷片的形状都记在心底,感觉应该是能拼凑出一个碗来的。

    徐耀辉倒是很乐意做这清洗的工作,他在厨房清洗的时候。也把更多心思,花在了鉴定这快瓷片上面。他越看越觉得,这些瓷片的珍贵。

    看周夏将另外的几块瓷片找出来,拿到厨房里来,徐耀辉便又开始起清洗工的工作来。

    他研究了也有一阵子,欣喜之情写在脸上,“都说片柴值千金。如果能够凑足一只碗的话,那这价值,就更大了。”

    徐耀辉虽然心底喜欢得紧,也想将它收归给自己所有。但他也明白,像这样的好东西,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放手的,更何况是一向慧眼如炬的周夏呢!周夏对这瓷片的认识,恐怕比他还要深刻得多。因此,他根本就没提买东西或者一起分享这茬。

    两人一起动手,将这些瓷片都清洗干净,一边交流着彼此对这瓷片的看法。先前脏兮兮的看得不甚真切,清洗干净的瓷片,那就要精致漂亮得多。

    然后,也正如他们所料想的一样,这六块瓷片,倒是真能凑成一只完整的碗。

    这只碗并不大,但是,造型和其他的瓷器,还是有些差别的。属于比较并不多的菱口碗。

    两人就琢磨着,这样的造型,非常优美精致,但是,用来吃饭好像不太合适。他们觉得,这造型,更像是用来祭祀用的。

    徐耀辉还问他花了多少钱买这些瓷片,周夏就如实相告。

    “就算最后证明不了这是柴窑,你这五千块钱也是物超所值的。”徐耀辉如此评价道。

    他们都很清楚,现在社会上,对柴窑的研究很多,也成立了很多柴窑相关的协会,机构,研讨会之类的。大家纷纷提出各种理论,各种猜测,以期破解千年柴窑的不解之谜。这其中,自然少不了有人浑水摸鱼,专家学者趁机刷声望,手里有瓷器的则是想提高手里瓷器的身价,地方政府则是争抢柴窑的归属地。林林总总,搞得不亦乐乎。

    即便这就是真正的柴窑,想要大家都认可,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更别说,光他们自己心底,这一关就未必过得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