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88、彭昱敞长大后果真变成了黄博!-《我一个特技演员疯狂整活很合理吧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以万达和泛亚为首,各大院线纷纷提升了这部电影的排片。

    而影院经理们对《夺冠》后续票房成绩可谓是充满了期待,仿佛看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票房新星,驱散了当前电影市场上笼罩着的阴霾。

    按理来说,作为主演之一的彭昱敞应该是高兴的才对。

    可《长津湖》剧组今天的这场戏,却让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。

    为了能精准诠释“伍万里”这个角色,他在拍摄前期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对角色的研究中。

    研读剧本,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,与陈飞和郭樊反复沟通,深入了解伍万里的成长轨迹和内心世界……

    从初入部队时的懵懂少年,到经历无数战火洗礼后的坚毅战士,伍万里的每一次转变都在彭昱敞心中留下深刻印记。

    同时,他还查阅了大量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,观看相关纪录片,向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请教,只为更真实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,体会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。

    从战术动作、再到行军姿态,他努力让自己从一举一动上都像一名真正的战士。

    也正是通过这些努力,他逐渐与伍万里这个角色成功融为了一体。

    而同时,这些努力也为今天的这场戏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    此时的《长津湖》拍摄现场,一种凝重且压抑的氛围,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,将整个片场严严实实地笼罩着。

    在场每一个人,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演员,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份沉重。

    此刻,大家仿佛真的置身于那片战火纷飞、生死较量的战场。

    剧组在场景搭建上可谓是煞费苦心,每一处细节都力求做到极致,只为高度还原战争后的惨烈景象。

    放眼望去,四周皆是残垣断壁。

    墙体被战火熏得漆黑,砖石七零八落,仿佛还能看到当初炮弹轰炸时的痕迹。

    浓厚的硝烟更是弥漫在空气中,阵阵刺鼻的气味似乎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。

    地面上满是装备残骸,破碎的枪支、散落的子弹壳、破旧的背包,还有战士们遗留下来的衣物、信件等。

    这些遗物静静地躺在那里,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,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其主人曾经的英勇与牺牲,轻易地将人们的思绪瞬间拉回到那个残酷的战场。

    而作为这场戏的核心人物,彭昱敞此刻正站在这片精心打造的“战场”中央。

    他的眼神中满是凝重与悲痛,那是经历了无数生死离别、战火洗礼后的复杂情感。

    甚至就连每一次呼吸都显得格外沉重,似乎带着对逝去战友们深深的思念与不舍。

    他清楚地知道,接下来要拍摄的这场戏对他来说至关重要,对整个影片更是意义非凡。

    这场戏要求他以最饱满的情绪、最真挚的情感来完成伍万里的独白。

    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台词,而是伍万里对整个七连战友的深情交代,是对那段悲壮历史的沉痛铭记,同时还是伍万里内心的呐喊,是七连精神的传承,也是对所有志愿军战士的致敬!

    在陈飞耐心的指导下,彭昱敞开始一次次地调整自己的状态。

    他微微闭上眼睛,深吸一口气,将自己完全代入到伍万里的角色中。

    从最细微的情绪铺垫开始,他回忆着与战友们相处的点点滴滴,那些一起训练、一起冲锋、一起面对生死的日子,每一个画面都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。

    “报告,三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,实到三十三人!”

    此时此刻,彭昱敞身旁的演员们,正用带着疲惫与坚毅的声音依次汇报着各连队的伤亡情况。

    “报告,四连应到一百五十二人,实到三十二人!”

    “报告,五连应到一百二十八人,实到三十八人!”

    “报告,炮营应到二百二十一人,实到一百零七人!”

    镜头在摄像的调度下逐渐拉远,从三连的汇报现场,缓缓移动到四连、五连,再到炮营,最后稳稳地停留在脑袋上缠着带血绷带、手中紧握长枪的彭昱敞身上。

    此时的他,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,虽历经风雨,却依然坚定。

    “报告!”他的声音起初低沉压抑,仿佛是从心底最深处发出的,带着无尽的悲痛与哀伤。

    但随着情绪的递进,声音逐渐变得坚定有力,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!

    最后,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喊出:“第七穿插连,应到一百五十七人,实到一人!”

    这一声呐喊,如同洪钟般响彻整个片场,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。

    片场内此刻寂静无声,仿佛时间都为这一瞬间凝固。

    彭昱敞的声音在空旷的片场回荡着,那声音中蕴含的悲痛、坚毅与使命感,让现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不已。

    不少工作人员们眼眶湿润,诸多演员们也沉浸在这悲痛的氛围中,无法自拔。

    拍摄还在继续,但并非一帆风顺。

    由于这场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投入饱满的情感,彭昱敞在拍摄几遍后就已疲惫不堪。

    他的声音变得沙哑,身体也有些颤抖,但他始终没有丝毫懈怠。

    每一次郭樊喊“cut”,他都会立刻调整状态,准备下一次拍摄。

    而为了达到最佳效果,郭樊和陈飞两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,对拍摄角度和光线进行细致的调整。

    他们俩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画面,力求每一个镜头都能完美地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和人物的情感。

    彭昱敞则始终积极配合,无论导演提出什么要求,他都全力以赴。

    每一次重拍,他都像是第一次拍摄一样,全身心地投入,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了伍万里这个角色中。

    拍摄现场的环境十分艰苦。

    为了营造出战争后的萧瑟与寒冷,剧组使用了大量的冷风设备。

    刺骨的寒风呼啸着,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!

    在这低温环境下,彭昱敞穿着单薄的戏服,一待就是几个小时。

    哪怕手脚都被冻得麻木,失去了知觉,但他从未抱怨过一句。

    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,那就是完美地诠释伍万里这个角色,让观众看到真实的志愿军战士形象!

    “加油!一定要加油!决不能让观众失望!”

    他不断地在心中给自己打气,回忆着志愿军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坚守阵地的英勇事迹,以此来激励自己,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。

    直到陈飞喊出“过了”这两个字时,他才终于像是一颗卸了气的皮球似的,软软的倒在了地上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