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以往在横店拍摄时,光是协调场地就得反复跟当地有关部门沟通、周旋,为了抢占热门场景甚至要提前数月排队,处处受制于人。 但如今手握专属影视基地,从古代街巷到科幻舱室,从神话秘境到现代都市,所有场景都可以随心调配…… 这份掌控感,才是影视制作真正的底气! 同时,这也是飞跃影视“电影工业化”的基础之一。 “有朝一日,我要让山河影视城超越横店,成为国内最大的影视城!” 陈飞心中喃喃自语着。 这即是目标,也是他的野心! 影视制作、后期特效、宣发院线、影视基地、IP开发…… 他要为自己搭建出一座雄伟壮阔的影视帝国,也不枉费他重活归来,在这世上走一遭! …… 《南海归墟》剧组。 陈飞刚到这边,就看见宁皓正在片场里吆喝着。 导演帽歪扣在脑袋上,沾满不知名涂料的工装裤口袋里露出半截卷尺,脚下还穿着双雨靴。 得亏陈飞能听出宁皓的声音,否则从身后看,这家伙简直活脱脱像个包工头。 “整体往左挪五公分!那根锈迹斑斑的柱子要对着主光源,明白不?” 宁皓手里拿着对讲机,踮着脚,正指挥工人调整巨型潜水艇骨架的角度。 “嚯,你这是要把整片海给搬进片场里来吗?” 陈飞问工作人员要了顶安全帽,走上前,笑着拍了拍宁皓的肩膀。 “嘿?你咋来了?” 宁皓回头时眼里亮得惊人,不由分说的就拽着他往临时搭建的摄影棚那边走。 钢架结构的棚顶下,直径二十米的环形水槽正在注水,四周还架着数十台特种摄像机,水面上则倒映着头顶盘旋的无人机阵列。 “嘿嘿,这次我要玩票大的。”宁皓抓起肩膀上搭着的毛巾擦了把脸,“原著里的归墟漩涡不能靠特效糊弄,所以我们造了三层仿生水流系统。 表层用造浪机模拟海面,中层埋了三百个气泡发生器,最底下的磁流体装置能扭曲光线。” 说着,他又指向了水槽中央那艘正在吊装的木质古船,只见船舷上钉满了真实的藤壶和珊瑚。 “这船拍完后就沉下去,水下三十个机位全时段跟拍腐烂过程,到时候剪进正片里……” 陈飞饶有兴趣的听着。 等宁皓说完,他提议道:“可以用多频段声呐阵列,分层次捕捉气泡声、水流声和船体摩擦音,然后后期再做频谱分离,用作音效填充。” 宁皓眼睛一亮,立即招呼场记把陈飞的话全给记录了下来。 “你经验比我丰富,多给我指点一下。”说着,他又指向棚顶垂落的LED巨幕,“开机前要把这片穹顶换成8K动态投影,白天投海面波光,晚上变星空漩涡。 我准备在7月上旬正式开机,然后趁着天文大潮那周,把真实潮汐数据给捕捉下来,导入到水流系统里,让每个镜头都带着海浪的呼吸,你觉得行不?” 陈飞盯着水面若有所思:“动态场景可能会压缩演员表演空间,建议你可以在船舷加装可拆卸表演平台,必要时用威亚配合悬浮拍摄。” 说着,他又从宁皓手里接过设计图,用铅笔圈出几个关键位置,“这些地方还得加辅助光源,毕竟水下反光会吃掉面部细节。” “好嘞,没问题,我这就安排人往里加。” 得益于陈飞的介绍,宁皓已经跟温子仁通过很多次电话了。 后者在拍摄《海王》时,用到了很多水下拍摄的技巧。 这可都是他的看家本领! 而在陈飞的授意下,温子仁将其全部都教给了宁皓。 恰好,宁皓可是以“疯狂构想”而闻名导演圈的,结合许多技术细节,直接将《南海归墟》给构建成了一座庞大的水下奇观! “我要让观众被真实到窒息的海底世界震撼到失语!我要让他们看看!可不是只有好莱坞会拍水下场景,咱们国内导演也行!华语电影也有优质的水下电影!” 看着宁皓一副很激动的模样,陈飞目光沉沉地拍了拍他的肩膀,语气里带着几分郑重与期待: “《阿凡达:水之道》估摸着明年会在国内上映,等你这部《南海归墟》完工,怕是躲不过一场正面交锋。” 虽然两部影片的上映时间未必会重合,但舆论场上的较量却早已注定。 毕竟同样都是聚焦于水下世界,媒体的笔、观众的嘴……必定会将二者放在天平上反复掂量。 届时,优劣高下立现! 这场战役可容不得半点含糊,谁实力不济,谁就得吞下失败的苦果。 宁皓满脸通红,连脖颈处的青筋都因为兴奋而微微凸起,双手挥舞着设计图纸,唾沫星子混着激昂的话语四处飞溅。 “干就完事了!我这三层旋转舱泡在三万吨造浪池里,演员直接穿潜水服拍长镜头,不比绿幕抠图更带劲?” “哈哈,好,那我可就拭目以待了。” ………… 一旦进入工作状态,时间就会不可避免的如流水一般飞速而逝。 6月下旬这段时间,电影市场再度进入了疲软期。 特别是随着《人之怒》、《速度与激情9》、《寂静之地2》等好莱坞进口片的下线,院线这边可谓是一片哀嚎声。 市场上没有好片子了,卖不出去票房,只能是眼睁睁看着亏损不断发生。 这踏马谁能遭得住? 6月中旬倒是上线了一部由郑凯主演的电影《超越》,可他却根本扛不起票房,号召力极为差劲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