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当然,争议之中也有微光。 7月8日,《长安三万里》正式上映,如同一场及时雨,瞬间涤荡了舆论场的浮躁。 全网突然掀起了一波“带娃观影学历史”的热潮! 家长们带着孩子走进影院,成了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文化风景。 电影上映首日,排片率虽然不算顶尖,却凭借零差评的口碑逆势突围,单日票房从1.2亿飙升至2亿,上映三天破5亿,猫眼评分高达9.6分,豆瓣开分8.3,成为暑期档最大的黑马! 影院里,上座率场场爆满,不少场次连第一排的角落都坐满了人。 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放大镜看字幕,也有刚上小学的孩子举着小本子记诗句。 散场时,总能听到此起彼伏的背诵声: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、“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……” 影片用2小时48分钟的篇幅,以老年高适的回忆为线索,串联起了李白、杜甫、王维等盛唐诗人的人生轨迹。 从长安的繁华到安史之乱的动荡,从少年意气到暮年沧桑,将家国情怀与个人理想全部揉进了诗意的画面里。 最让人惊叹的当属动画的呈现: 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的镜头里,一叶扁舟在水墨晕染的群山间穿梭,留白处尽是苍茫。 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的场景中,金色的浪花裹挟着诗句奔涌而下,气势磅礴得让人落泪。 而李白月下独酌时,酒杯里映出的月影与他共舞,更是浪漫得仿佛能让人闻到酒香。 影评人纷纷发文盛赞: “这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动画,而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,它让孩子们知道,课本里的‘诗仙’‘诗圣’不是冰冷的名字,而是有血有肉、会哭会笑的人。” 家长们的反馈更直接: “儿子看完回家翻出《唐诗三百首》,说想知道李白后来怎么样了,女儿画了一幅《长安夜景》,说要去西安看真实的朱雀大街。” 甚至有历史老师把电影片段搬进课堂,用动画里的场景讲解盛唐的政治与文化。 社交媒体上,#长安三万里细节有多考究#、#被长安三万里戳中泪点的瞬间#等话题阅读量直接突破了10亿。 网友们自发的分享起了片中的历史彩蛋: “高适的枪术对应了他边塞诗人的身份。” “李白被流放时的表情,藏着他从狂放不羁到认清现实的转变。” “卧槽!原来我们的文化可以这么浪漫,不需要靠猎奇和对立博眼球,一样能打动人心!” 很多人跑到了电影官微底下点赞,催促着李杨赶紧出续作。 比起《消失的她》靠争议赚来的热度,《长安三万里》的火爆,才是真正属于电影的荣光。 因为它用真诚的创作唤醒了大众对文化的热爱,用诗意的表达证明了好的作品从来不需要依附于喧嚣的争议,自有穿越时光的力量。 甚至连影片中云霄演唱的同名主题曲《长安三万里》,都在抖音、快手等平台上成了现象级爆款。 那带着盛唐气韵的旋律配上电影画面,成了无数网友的背景音乐。 有人用它搭配自己游览西安古城的视频,有人借着歌词抒发对理想的坚持,连小学生都在班级群里合唱“长安的风,吹过三万里,吹不散诗里的意气”。 歌曲上线三天,直接登顶了各大音乐平台热歌榜,播放量破10亿,成了这个夏天最具辨识度的旋律。 而随着《长安三万里》的持续火爆,2023年暑期档算是正式拉开了序幕。 反观此前6月上映的《变形金刚:超能勇士崛起》《闪电侠》等好莱坞大片,则在新片的冲击下渐渐落下帷幕,排片率锐减,票房曲线趋于平缓,属于它们的热度悄然让位给了本土作品。 上映一周,《长安三万里》凭借高口碑和高热度的双重加持,票房顺利突破10亿大关,成为暑期档首部“10亿俱乐部”成员。 这个成绩不仅远超业内预期,更让它成为继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后,飞跃影视打造出的又一个国民级动画IP。 影院里,家长带娃二刷、三刷的不在少数。 线下,电影周边的唐诗字帖、古风书签卖到断货。 文旅部门甚至推出了“跟着《长安三万里》游长安”的主题线路,西安、洛阳等地的历史景点游客量暴涨! 陈飞看着后台传来的数据,嘴角忍不住上扬。 从《白蛇》《哪吒》到《长安三万里》,飞跃影视的动画之路走得愈发扎实。 不追流量,不炒话题,只专注于用故事和文化打动观众。 事实证明,这样的坚持总有回报! 而随着暑期档热度持续飙升,剧集市场也迎来了井喷式爆发。 网上,《开端》的循环悬疑让人欲罢不能,《莲花楼》的江湖恩怨看得人热血沸腾,《玉骨遥》的古装虐恋赚足眼泪,《长相思》的多角纠葛更是天天霸占热搜……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