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六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-《黑丛林特遣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更糟糕的是粮食快没有了,后勤都跟不上。越往后拖,情况越严重,饥饿正在威胁着攻城的中国部队。第11集团军各部不仅弹药缺乏,就连增饱肚子的口粮也快断了。龙陵地区并不是富庶,山高地狭,根本无法种植,当地居民多数以赶马帮为生,就地征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。渡江时部队只带了几天的口粮,伙食早已干饭变成稀饭了,由三餐也变成两顿,再由两顿改成后面的一顿,再到后来,只有山芋、芭蕉根、野菜充饥了。饿着肚子怎么打仗?

    层层上报,宋希濂深陷苦恼中。

    4月中旬重庆军事委员会下达怒江的命令,明示攻击的重点在腾冲,为保证重点,南翼防守军第11集团军顾全大局,已将大部运输力量拔交担攻击任务的第20集团军了,而转入全线攻势后,为抓住战机,第11集团军各部匆忙上路,粮草后勤准备根本就不充足,日军兵力空虚,当时每个人都充满乐观,只望能够速战松山,快克龙陵等。

    没有想到胜利在望时,粮草补给却先出了问题。

    其实当时宋希濂也作了一定后勤准备。

    渡过怒江,260团首攻镇安镇,端了日军的后勤仓库获得补给物资,就在攻下镇安镇的当天,军民合作站才成立了,专门为战时服务的地方驮马队当即组织起来。前方等着的弹药和粮草,驮马队还没有准备就绪就匆匆上路了。

    这是不像腾冲,在那边有张问德的抗日**,在这里,有军民合作站已经是很不错了。

    其实,最让宋希濂捶胸跺脚的不是后勤补给的组织问题,而是接二连三那恶劣的天气。连日大雨,山路泥泞,运输困难,驮马队冒雨穿越在崎岖山路,几十斤重的炮弹,一个人只能背一颗,近万人的民工队伍、600多匹驮马运输,所负的弹药,只够部队打几天。

    大雨阻滞了驮马队,6月11日至6月13日,竟然没有一颗弹药运到前线。

    天不济人,如之奈何!

    宋希濂急忙请盟军飞机帮忙,请用降落伞投75毫米的炮弹,但连日来大雨不停,眼下一片白茫茫,飞机完全无法完成空投。

    面对这种情况,宋希濂急得团团转。自大军渡江后,第11集团军各部队都没有能够及时得到补给,弹药匮乏,运输又跟不上,到6月13日,各部队只剩下数十发炮弹。没有弹药,怎么急速拿下龙陵?
    第(2/3)页